返回 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小寵 » 蟋蟀飼養

蚱蟬的生活習性和繁殖經歷

蚱蟬一般3~4年繁殖1代, 以卵和若蟲在樹枝木質部和土壤中越冬。 老熟後的若蟲於6~7月間出土羽化。 其出土的時間常在晚上8時至早晨6時左右, 以夜間9~10時為出土高峰時段。
若蟲在出土之後即爬到附近的樹上羽化, 完成羽化需2小時左右。 成蟲出殼時, 翅脈為綠色, 身體為淡紅色。 以後, 翅膀逐漸舒展開來, 翅脈和體色都逐漸變深, 在黎明之前逐漸向樹上爬去。
成蟲羽化後, 先要刺吸植物的汁液, 補充營養, 然後開始鳴叫, 叫的目的是吸引雌蟬。
雄蟬一般在氣溫20度以上開始鳴叫, 當氣溫達到26度以上時, 許多雄蟬就一起鳴叫起來,

稱為群鳴。 當氣溫達30度以上時, 這些雄蟬不僅鳴叫時間長, 而且次數也更多, 聲音也叫得更響。
此鳴蟬有一定的群居性和群遷性, 上午8~11時, 成群由大樹向小樹遷移;到了晚上6~8小時, 它們又成群地由小樹向大樹遷移。
成蟲的飛翔能力較強, 但一般只作短距離遷飛。 若搖動樹幹, 它在夜間有一定的趨光性和趨火性, 如沒有外力去搖動樹幹, 則其趨光性和趨光性並不明顯。
成蟲的壽命為45~60天。 此蟲在不同時期, 雌雄的比例很不平衡, 在羽化的初期, 雄蟲比雌蟲多6~7倍, 但到羽化盛期, 雌雄的數量趨於相等, 而到了羽化的末期, 則變為雌多雄少, 而且雌蟲要比雄蟲多6~7倍。
雌雄交尾以後, 雌蟬把卵產在植物枝條中, 造成枝條枯死。
卵在枯枝中到翌年6~7月間孵化落入土中, 在地下生活3~4年, 每年6~9月間蛻皮1次。
若蟲在地下的深度一般在2~30cm之間或更深。 幼齡若蟲多附著在側根或鬚根上, 而大齡若蟲則多附著在較粗的根上。
若蟲在地下生活期間, 地面上都留有一個米粒大小的通氣小洞孔, 若蟲就生活在其中。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