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小寵 » 小寵資訊

狗如何被馴化成寵物?科學家帶你重溫狗的馴化史

美媒稱, 一項長達60年有關赤狐的研究可以解釋狗是如何被馴化的。

據美國《大眾科學》月刊網站8月8日報導, 這項研究始於1959年, 相關報告日前發表在《自然·生態學與進化論》雜誌上。 當年, 一位名叫德米特裡·別利亞耶夫的俄羅斯科學家決定啟動一個雄心勃勃的專案, 以瞭解狗是如何從狼演變而來的, 以及它們是如何使自己變得溫順的。 別利亞耶夫猜測狗的行為與態度是遺傳的。 因此, 他決定開始養殖赤狐——而且是很多赤狐——看看能否複製從狼到小狗的轉變。

報導稱, 別利亞耶夫帶著一群赤狐, 開始培育最友善、最溫順的品種。

在這種情況下, “溫順”的品種指的是, 不會攻擊手指卡在籠子裡的人的狐狸。 每一代赤狐中最溫順的小傢伙長大後相互進行交☆禁☆配, 最終它們的後代開始主動尋找人類並對人類表現出友善。 它們甚至開始表現出家養狗的一些標誌性生物特徵, 比如卷尾和鬆軟而下垂的耳朵。 (是的, 有些人把它們當寵物養。 )

與此同時, 別利亞耶夫及其團隊還培育了另一批因攻擊性行為和易變行為而被選中的赤狐, 它們會對任何接近它們的人進行攻擊和咆哮。 經過40多代的繁殖後, 這個項目培育出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狐狸——溫順的狐狸和具有攻擊性的狐狸。

該研究報告作者之一、丹麥哥本哈根大學教授的張國傑(音)說:“赤狐馴化實驗提供了一次絕佳的機會,

可以重溫狗的馴化史, 識別馴化基因, 因為馴化本身正是由行為選擇決定的。 ”

2010年, 張國傑教授及其同事對一個參照赤狐基因組進行測序, 並分析了上述三種狐狸的重測序基因組。 研究團隊鑒定出了選擇性培育所針對的103個基因組區域, 包括若干與人類神經系統疾病相關的基因, 比如自閉症和阿爾茨海默氏病。

研究團隊發現, 名為SorCS1的基因, 可能是負責溫順行為的一個強有力的候選基因, 它會調節參與神經元通訊的蛋白質。 研究人員總結認為, 不同物種的馴化行為不但可通過相同的遺傳機制發揮作用, 而且還可以通過多代的繁衍在外力作用下發生根本性改變。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