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常有鳥友問詢, 雛鳥的養護問題。 我結合實踐中對石燕, 黑白, 山雀等雛鳥養護談一些經驗與做法, 與大家交流。 不妥之處, 請大家補充指正。
從野外樹林及灌木叢捕捉到的雛鳥, 僅是成功了一半, 因為, 如果將雛鳥帶回家裡後, 不能夠像雛鳥的“親媽媽”一樣精心餵養與照料的話, 那麼雛鳥的小生命就有可能夭折, 從而前功盡棄, 白白地辛苦了一陣子。 所以, 我們應當做好“雛鳥”的“保姆”工作, 經人工精心護理和哺育後, 方能使捕回的幼鳥茁壯成長。
在捕捉時應取其15日齡左右(即針羽期或正羽期)的雛鳥,
然而,
15日齡左右的雛鳥,
已能發出“唧、唧、唧”的乞食聲,
食欲旺盛,
食量也日漸增大,
體質已較強,
對外界環境已有一定的適應能力,
並適合人工哺養。
因此,
可以說雛鳥是靠人工精心餵養大的,
那麼,
如何當好雛鳥的“親娘”呢?
(一)精心餵養
1 全價營養食譜:以米粉1份、炒黃豆粉1份、熟蛋黃粉5份、淡魚粉或牛羊肉2份、維生素及微量元素1份(依雛鳥種類和個人手法而定),
當雛鳥進入齊羽期後, 由於骨骼生長需要較多鈣、磷等元素, 在配料時可適量加入蛋殼粉或骨粉。 定時補給活食, 如蝗蟲 (螞蚱)、小皮蟲及牛羊肉絲等。
2 定時進餐:每天早上第一次飼喂應在清晨6時之前。 每隔2小時喂一次, 最後一次應在下午6時之後喂完畢。
喂到15天后,
雛鳥食欲更旺盛,
羽毛已長長,
身體比半月前大了好幾倍,
並能行走。
此時,
可以間隔3小時喂一次,
喂的量要增加,
早上仍需在6時前起喂。
下午應在6時30分前喂完畢。
到30天后。
雛鳥的尾羽已長至近2--4釐米,
3 教雛鳥採食時, 開始用塑膠匙挑取食杯中的食物逗引它, 使雛鳥熟悉和瞭解食罐中是它吃的食物, 促使雛鳥自己接近食物去哺食。 還可將蝗蟲等昆蟲及小鳥愛吃的食物鬧成小段, 用竹鑷子夾住食物投入食罐中, 引誘雛鳥採食, 此法較易教會雛鳥自己吃食的本領。 當雛鳥學會自行採食後, 可逐漸以成鳥食料代替雛鳥食料, 但仍需加喂皮蟲、螞蚱、麵包蟲等活食。
至35—50天后, 雛鳥的羽毛完全長齊, 已能飛翔, 體格也健壯,
(二)規範化管理。
1 食料品質:要選擇新鮮、易消化、無黴變、無腐敗的優質飼料。
食譜應符合全價營養,
要富含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微量元素及鈣、磷等,
從而保證雛鳥的正常生長發育。
如何知道雛鳥對食料品質的適應性,
可從糞便形態上來判斷。
一般正常糞便呈團粒狀,
外面包裹一層似黏膜樣物。
不會散開;如果飼料品質低下,
而食後會消化不良,
糞便呈鬆散狀。
對此,
必須檢查原料,
更換變質飼料,
並調整飼料配方,
在飼料中加入少量的食母生片或多酶片等(一隻鳥用量為十分之一片)。
2 少吃多餐:對於不同餵養時期的雛鳥必須遵守上述時間餵食。 倘若兩餐之間間隔時間過長, 會使雛鳥饑餓, 消耗自身體力與營養。 但也不能偷懶, 一次喂得過飽, 會造成雛鳥消化不良。 故對於雛鳥必須採取少吃多餐的辦法。
3 溫度:雛鳥體小嬌嫩, 幾乎缺乏調節體溫的能力。 對外界溫度十分敏感, 因此, 人工飼養必須給雛鳥一個恒溫的環境。 為便於保溫, 可將雛鳥養在育雛窩內。 將窩放入木箱中, 箱中裝上電燈或放入熱水袋, 並以溫度計觀測。 使其小環境溫度維持在25度左右。
如果雛鳥長期生活在低溫環境下, 會使其生長發育遲緩, 甚至導致死亡。 但如果室溫超過25度以上, 雛鳥的水份損失量大,對雛鳥生長極為不利,容易發生“傷熱症”,長期生活在高溫下也會造成死亡。
4 飲水:可採用吸滿水的廢塑膠眼藥水瓶或注射器滴喂,分上、中、下午3次投喂。
5 清潔衛生:保持雛鳥自身及其生活環境的清潔衛生是至關重要的,如每次餵食後,用藥棉簽蘸水擦洗雛鳥的嘴角,及時清除窩或籠內的剩料、糞便等,洗刷鳥窩或鳥籠,晾乾,多備幾隻木箱或紙盆及鳥籠,以便經常調換。注意通風換氣。保持環境乾燥,要時常讓雛鳥曬曬太陽。
4 飲水:可採用吸滿水的廢塑膠眼藥水瓶或注射器滴喂,分上、中、下午3次投喂。
5 清潔衛生:保持雛鳥自身及其生活環境的清潔衛生是至關重要的,如每次餵食後,用藥棉簽蘸水擦洗雛鳥的嘴角,及時清除窩或籠內的剩料、糞便等,洗刷鳥窩或鳥籠,晾乾,多備幾隻木箱或紙盆及鳥籠,以便經常調換。注意通風換氣。保持環境乾燥,要時常讓雛鳥曬曬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