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寵物咨詢網

過去5年淡水魚死亡率高 海洋公園指"短命"

5月26日電 據香港明報報導,企鵝、中華鱘、藍鰭吞拿,統統曾有同類死于香港海洋公園。過去5年,海洋公園每年有400至逾800動物死亡,當中以淡水魚類的死亡率最高,在06年的死亡率逾五成。公園解釋是當年引進一些生命週期較短的魚類所致,並指整體來說大部分動物都屬自然死亡,因病、意外或互相攻擊死亡的只占一至兩成。

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會長洪家耀促海洋公園詳細交代死亡動物的品種及死因,讓公眾評估公園是否有足夠能力飼養及應否引進有關動物。他指部分野生動物未必適應飼養環境,或會增加死亡率,促公園再審視應否引入更多動物。

香港署理商務及經濟發展局長蘇錦梁昨以書面回復立法會議員陳克勤提問時,首次披露海洋公園過去5年飼養動物的死亡數字,其中以淡水魚類的死亡率最高,2006年及07年分別有192條及193條淡水魚死亡,公園解釋個別年份淡水魚類的死亡率較高,是因當年曾主辦特別活動而引進一些生命週期較短的魚類所致。

另一類死亡率較高的是海洋魚類,過去5年死亡率徘徊在11.4%至29.2%,其中以07年的死亡數字最高,達534條,死亡率接近三成。公園指是因部分魚類供應或捐贈提供的魚類質素欠佳,以及引入了一些生命週期相對短的品種。記者昨向公園查詢詳情,至截稿前未有回復。

不過,海洋公園回復立法會時指出,園內動物品種達394種,總數超過6700頭,因動物的生命週期較短,死亡個案絕大多數均屬自然,其它死亡的原因包括疾病、意外、動物之間互相攻擊等,只占10%至20%。過去5年,公園的飼養員、獸醫或技術人員流失相對平穩,服務年資亦逾3年,他們的臨床經驗涵蓋園內現有動物品種,以及在重新發展計畫下新引入的品種,如居於熱帶雨林展館的靈長類動物、為冰極天地引進的企鵝、海象和海豹等。

公園說,漁護署每月巡查至少一次,巡查範圍包括檢視飼養環境的溫度和濕度是否適合有關動物品種、儲存飼料的方法是否正確及配套設施(如運輸車)是否符合動物福利的要求等,而漁護署無發現公園出現動物異常死亡。根據漁護署資料,過去5年海洋公園共引入24種新動物(共84頭),其中只有一種為野生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