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獨角獸”回歸自然 動物保護任重道遠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日前表示,對於所有瀕危動物的物種而言,羚羊重新回歸自然界並生存下來是一次成功的嘗試。動物保護學家稱,一種被認定為是獨角獸原型的羚羊,已成功從瀕臨滅絕的境地下挽救回來。
《衛報》稱,最後一隻野生阿拉伯大羚羊於1972年被射殺。此後,經過多年的圈養繁殖以及再引進自然界的努力,目前在阿拉伯半島上,野生阿拉伯大羚羊的數量已達到1,000只以上。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工作人員表示,在瀕危動物紅色名單上,阿拉伯大羚羊目前已經從“瀕危”級別降為“易受危害”或“易危”級別。該組織表示,這在全球是首次將“瀕危”動物規模恢復到此種程度。
阿聯酋環境署總負責人穆拉巴克(Razan Khalifa Al Mubarak)表示:“將阿拉伯大羚羊從滅絕邊緣挽救回來是一次重要的嘗試,同時也是很成功的野生動物保護的事蹟,我們希望這樣的經驗能夠運用到很多瀕危動物物種上。”
雖然在野生動物保護上取得了這樣的成果,但是最新出臺的紅色名錄(即瀕危保護動物名錄)中又出現了新的野生動物,如青蛙、蟾蜍及蠑螈的16個種類,其中8種動物被評定為“極危”級別。
目前全球41%的兩棲動物面臨著滅絕的危險,導致其規模萎縮的原因很多,如生存環境的縮小或污染,疾病及外來物種的入侵等。
另一個研究估測發現在目前所知的248種龍蝦品種中,超過三分之一的龍蝦物種處於“資料缺乏”狀態。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物種生存委員會主席西蒙?斯圖爾特(Simon Stuart)表示:“抑制或控制動物滅絕危機的關鍵在於:將物種生存和其生存環境面臨的最主要的威脅徹底消除,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物種具有良好的生存環境。”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保護動物名錄是實施各種保護措施的重要手段,它不僅為決策者提供了當前全球物種發展的最新資訊,全面揭露了當前野生動物面臨的生存威脅,並且就保護野生動物提出合適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