誘食劑在水族動物中的作用機制
錦鯉(詳情介紹)
誘食劑已經被廣泛用於水族動物的飼養中了,小編就來帶你瞭解一下誘食劑作用的生理機制。水族動物攝食過程分三個階段:第一起始階段,即發覺和意識到食物刺激和存在;第二尋找階段,即尋找食物位點,並趨向食物,有時猛咬和吞咽;第三攝取階段,即攝入食物並判斷食物的適口性、可食性等。
水族動物這種攝食行為除受食物的物理刺激,如顆粒大小、形狀、光澤、顏色和硬度等引起感應外,還會受到飼料中溶出物成分的化學刺激而引起感應,這些化學刺激物就是誘食劑。
動物對誘食劑的感應是通過動物的視覺和化學感受器(嗅覺和味覺)來實現的:視覺,水族動物其視覺能感受顏色的刺激,可根據光的明暗程度和顏色來區別物體;嗅覺,水族動物嗅覺能接受水體中低濃度化學物質的刺激,有感受氣味的能力,能區別化學物質且極靈敏,其嗅囔內的褶皺能增加其與外界水環境的接觸面積,以提高嗅覺的靈敏度,因此,魚類利用嗅覺尋覓及辨別食物的能力很強;味覺,能感受化學物質的刺激,通過味蕾而有感覺作用,魚類味蕾遍佈體內外,口、唇、頭、尾、觸鬚、鰓、鰭、舌、咽、食道,甚至體表上也有味蕾分佈,味蕾依靠完善的結構辨別食物的甜、苦、鹹或酸及蛆蚓、蠶蛹、牛奶、氨基酸和其他食物提取物的味道。
動物在水中接近某種餌料物質刺激時,視覺和化學感受器立即產生效應並相互配合,引起神經電位的變化和傳導,從而引發特定的行為即決定是否接近乃至最後的取捨。
研究表明,各種魚類所喜愛的氣味有所不同,肉食性魚類喜食腥味大的動物性餌料;鰻喜歡腐敗肉類的氣味;而淡水魚中的鯉、鯽、鰱等喜食具有芳香氣味的植物性餌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