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蠵龜的基本資料介紹
綠蠵龜
中文學名:綠蠵龜
拉丁學名:Pantholops hodgsoni(Linnaeus, 1758)
別稱:綠海龜、海龜、石龜Green sea turtle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綱:爬行綱
目:龜鱉目
科:海龜科 Cheloniidae
屬:海龜屬 Chelonia Latreille
種:綠蠵龜 C. mydas
綠蠵龜又名綠海龜,是海洋中的爬行類動物。一生中大多的時間都在海中生活,但演化過程中仍然保留了部分祖先的生活方式,所以必須回到陸地上產卵,繁育後代,形成了一種較獨突的生活習性。
綠蠵龜為大型洄游性海龜,會在固定的區域覓食,並在另一處產卵。以海藻為主食,偶爾也吃軟體動物、節肢動物或魚類。常在長滿海藻的淺海域攝食,幼龜偏肉食性,長大後變為雜食,是海龜裡唯一攝食較多海藻的種類,也是唯一會上岸曬太陽的種類。雌龜每2~3年產卵一次,每個生殖季可產3~7窩的卵,每窩100~150個蛋。每只雌龜需15~50年才有產卵的能力,且必須在溫度高於25℃的沙灘上才能夠產卵。主要在赤道、亞熱帶大陸沿岸、島嶼等沿岸沙灘溫度高於25℃的地方產卵。為目前全世界數量最多,也是臺灣附近海域常見的海龜種類,臺灣的澎湖望安嶼,已規劃成立綠蠵龜保護區。綠蠵龜廣泛分佈在熱帶及亞熱帶海域中,即約南北緯度20℃等溫線之間的海域,並在水溫逾25℃的沙灘上產卵。由於它用肺呼吸,於海中的潛水深度極限約一、兩百米。綠蠵龜的主食為海中的海草與大型海藻,因此體內脂肪累積了許多綠色色素,呈現淡綠色,也因而得名;背甲顏色則是從棕色有扇形的大花斑到接近墨綠黑等顏色不等。
綠蠵龜最大背甲長可達153公分,也是體型最大的硬殼海龜。它的背甲兩側具有棕黑色、略有斑駁花紋的盾板4片,呈棕黑色,略有斑駁的花紋,前額鱗僅一對,前肢有一對爪。背甲長達153公分,由於其體脂肪為綠色,故稱綠蠵龜。頭部長有鱗片,縮頭時會被卡住,因此無法把頭完全縮進殼裡。其腹部呈黃色,幼龜需10~20年才達成熟階段,成龜體長約120~150公分左右,體重約120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