鸚鵡魚失鰾怎么辦?鸚鵡魚失鰾
鸚鵡魚失鰾怎么辦?魚鰾在魚的消化管和腎臟之間,是由結締組織和彈性纖維組成。起著沉浮作用,鰾有細管與食道相連接,調節鰾的大小而在水中浮沉。魚鰾失調癥是鸚鵡魚疾病中比較常見的。發病的鸚鵡魚橫七豎八,或側臥,或倒立,甚至腹部朝上,浮于水中或沉入水底。在鸚鵡魚失鰾初期,魚兒輕敲缸壁,借助缸壁鸚鵡魚還能轉過身子,急速地游動一段,但過不多久又會翻過身子來。
鸚鵡魚失鰾
到底鸚鵡魚失鰾是如何造成的呢,起發病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五點。
1、營養成分:現在市場上觀賞魚飼料品種豐富,組配非常精細,魚粉、蝦干無所不用其極。愛好者更是為了心愛的魚兒不惜重金購買高檔飼料。這些飼料中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含量往往遠高于一般天然餌料。還有就是營養過于豐富的飼料,會導致鸚鵡魚過度肥胖,脂肪太多也會容易壓迫到魚鰾,從而造成失調。
2、飼料影響:有些魚友喂可鸚鵡魚吃不利于硝化的飼料,比如一些劣質的飼料,不利于化,容易造成腸阻塞。從而造成魚的腸道膨脹,使鸚鵡魚失去平衡,但和魚鰾沒有直接關系。
3、病毒侵染:有種彈狀的病毒會引起魚鰾上皮組織發炎變性,從而是魚體內積存大量體液,壓迫體腔管,造成魚鰾內的空氣無處可去,浮沉調節機能實效。發病的鸚鵡魚消瘦,體色發黑,反應遲鈍,頭朝下滾動。腹部膨脹,腹腔內有腹水,魚體表有瘀斑,常并發腸炎,而且會在一周左右死亡。
4、水溫變化:鸚鵡魚是熱帶魚,對于水溫的變化非常敏感,當急劇地改變水溫時,降低和升高均能刺激魚皮膚的神經末梢,從而引起內部器官活動的失調。這種鸚鵡魚失鰾發病的癥狀是皮膚失去原有光澤,側臥在水面或水底,懶于游動。鸚鵡魚需要穩定的問題,因此換水的時候要注意水溫的調節。當水溫突然變化在3度以上時,極易引發鸚鵡魚失鰾、失衡的病狀。
5、體型因素:雖然體型因素并不是造成魚鰾失調癥直接原因,但鸚鵡魚因為長的圓潤,相較于龍魚的體型短小很多,在正常的情況下加速游動也容易失去平衡。因此一旦魚鰾出毛病,更容易出現失衡的病狀。
鸚鵡魚失鰾
鸚鵡魚失鰾治療:對于得了鸚鵡魚失鰾的魚,需要單獨隔離飼養,或者用漂浮在水面的小網箱。水位不要過高,只要能夠沒過魚身即可。同時要注意溫度的調節和增氧設備的配備,溫度要在28、9度。并在水中加入千分之一的粗鹽,抑制水中病菌生長。并將水溫緩慢提高到30、1度以上。在患病期最好不要喂食,以免影響水質。
波奇網誠征優秀稿件:投稿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