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寵物咨詢網

我的天呐!狗居然比貓聰明!

如果你想找某個有教養的人吵架又苦於沒有藉口,而此人正好又是某只貓或狗的主人,那麼最好的辦法之一就是——和TA爭論到底是貓聰明還是狗聰明。在這個似乎無傷大雅的問題上,卻幾乎人人都有著自己無比堅定的看法——但是,也幾乎沒有幾個人能提出真正令人信服的理由。而現在,看來這個永恆的爭論終於可以告一段落了,科學家們最近通過對腦力商數的研究,給這個問題提供了一個確定的答案。

比較不同物種的智力水準是很難的一件事,雖然並不乏此類試驗,而且人們也的確探索出了一些有效的測試手段,但這種測試想要做到絕對“公平”而有意義,仍然十分困難。比如說,要想弄清楚生活在海洋中的海豚與生活在陸地上的馬,到底誰更聰明,這單單從操作上就幾乎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貓與狗的較量,比起海豚與馬而言,似乎是簡單多了,但我們仍然有一個問題,就是它們“各有所長”:狗是以速度見長的天生運動員,而貓則更擅長使用它們靈活的爪子擺弄東西。所以,如果測試專案需要奔跑,狗就占不少便宜,而側重於操縱杠杆一類的活動,貓會更佔優勢。對此,達爾文早已快刀斬亂麻地下了個結論:“智商的高低,取決於一個物種完成自己生存所需活動的能力。”不過有人就會問了,照這樣的話,一切在漫長歷史中得以健康生存並繁衍的物種,都應該是同樣聰明的啦?

1、腦子重不一定聰明

為了避開物種差異的問題,心理學家和生物學家們開始另闢蹊徑。於是,新的理論誕生了:大腦越大(越重),則智商越高,因為更大的大腦擁有更多神經元和更多神經聯結,這就意味著更充裕的資訊儲存空間以及更快的運行速度。以人腦為例,1500立方釐米的大腦比1400立方釐米的大腦平均要多出6億個皮層神經元。因此人們推論,擁有更大(更重)大腦的動物會更聰明。

根據這一論點,按腦量比較,人(大腦平均重量1400克)比狗(72克)聰明,而恒河猴(97克)則介於兩者之間。這樣的結論也恰好符合我們對這幾個物種智商的一般印象。不過單單根據大腦的絕對重量(或體積)這一指標來推算智商顯然也是不夠準確的,否則的話,地球上最聰明的生物就該是鯨魚了(大腦平均重量為7800克)。

造成這一切的原因是,大體積的動物需要更大的大腦來控制其眾多肌肉群的活動,以及處理感覺資訊——皮膚的表面積越大,用來處理觸覺、冷熱和疼痛等感覺所需的大腦皮層神經元就越多。所以,大腦的重量並不是與智商成正比的。

2、此“EQ”非彼“EQ”

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心理學家Harry J.Jerison創立了一種獨樹一幟的智商評測指標——腦力商數(Encephalization Quotient, 即EQ,注意在本文中它不是情商哦),它是動物大腦實際重量與該種動物大腦預期重量的比值,而大腦預期重量是根據這種動物的體重所得出的一個理論平均值。這一指標便很好地解決了上文中所提到的問題。

依據腦力商數指標,地球上最聰明的動物是人類,緊隨其後的是大猩猩,鼠海豚,以及大象。狗的EQ比大象略低一點。貓的EQ比狗更低,之後則是馬,羊,小鼠,大鼠,以及兔子。總體來說,作為掠食者的動物(如肉食動物)要比草食動物更聰明(畢竟你不需要與一片葉子拼智商才能吃了它)。

3、越交往越聰明

另一個影響動物智商的因素是其社會化程度。生活在社會性群體中的動物,其EQ比獨來獨往的動物要更高,因此也更聰明。原因是顯而易見的,社會性動物會經常與其他個體發生聯繫,因此它們需要處理的問題也更多。這也進一步佐證了狗比貓聰明這一結論,因為狗的社會化程度更高,它們與其他個體的互動更多,需要處理更複雜的行為。

而來自牛津大學的Suzanne Shultz與Robin Dunbar為我們帶來了更驚人的消息。他們試圖瞭解,物種的演變與進化是否會對腦力商數這一指標造成影響。比如說,當我們馴養某種動物,尤其是將其作為伴侶動物來馴養,我們會對其提出新的需求。這些需求中也包括了對其社會化程度的需求,比如我們希望狗能夠學習如何與人交流,瞭解人的手勢和語言等。在這一方面,狗所承受的壓力要比貓更大,因此,狗的EQ要比貓增長得更快。其實這事想想也容易理解,咱的祖先肯定更喜歡養聽話的狗,一輩一輩傳下來,狗就變得越來越聰明了。

這一點已經由牛津大學的研究者們通過對511種不同的物種樣本進行考察研究而得到確認,這些樣本甚至涵蓋了僅存化石的已滅絕物種。就EQ指標而言,狗的智商在被人類馴化之後得到了相當大的增長,而現代的貓的智商與它們剛剛被人類馴化時的祖先相比,並無太大差別。這也就意味著,狗不僅比貓聰明,而且它們之間的智商差距正在變得越來越大。或許,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很少會聽說有“警貓”或“搜救貓”的原因。